数字赋能 “向绿而行” 黄骅港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5月14日 13:01
央视网 | 2024年05月14日 13:0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黄骅港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也是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过去4年,每年煤炭下水量超2亿吨,占北方十港煤炭下水量的近30%。

2024年,港口运输能力再次升级,实现了“路港航”一体化全流程反向运输,释放了更多一体化运输能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港口现代化、智慧化建设提速;绿色港口发展再获佳绩,朝着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坚实迈进。

港口公司黄骅港务码头全貌(梁雪冰/摄)

创新机制  看黄骅港的成长加速度

2024年,黄骅港进一步创新机制管理,创新建立7天气象信息精准预报、恶劣天气逐小时盯控、港口—海事应急保障、“港前+港池”双待泊区等保障机制,保障煤炭能源运输通畅。

2024年一季度,黄骅港务累计完成煤炭卸车5323万吨,同比增加12.2%;完成煤炭装船5262万吨,同比增加11.5%,市场份额占比31.6%,创历史同期最高,高质量实现首季开门红。

数字赋能  港口现代化建设提速  

2024年1月23日,港口公司黄骅港务煤炭码头正在进行煤炭装船作业。(刘建玲/摄)

黄骅港是世界上首个实现翻堆取装全流程智能化的煤炭港口。2024年4月,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发布国内首套散货港口智能生产操作系统——CE-TOS。目前,黄骅港已成为全球首家全流程智能作业的干散货港口和国内首家作业现场全面无人的智能化煤炭港口。

向“绿”而行   建设一流绿色港口

清洁煤尘、粉尘等,不仅需要新技术,还需要大量淡水,而黄骅港所处渤海湾盐碱之地淡水资源匮乏。为解决这一难题,黄骅港煤炭港区将原有垃圾场、空闲荒地改造成“两湖三湿地”,用于过滤、储存压舱水、净化煤污水和雨水,并将这些水逐步回用到生产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循环利用系统。

2023年9月,国能黄骅港务公司港区粉尘多维度云检测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可以智能分析溯源堆场内起尘位置,智能判断和推送粉尘污染超标信息,实现粉尘监测、污染区域智能预警、超标报警。

2023年6月5日,港口公司黄骅港务堆料机正在进行堆料作业。(刘建玲/摄)

港口公司黄骅港务莲园全貌(梁雪冰/摄)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如今的国能黄骅港是国内首家煤港AAA级工业旅游景区,国家首批两家五星级绿色港口之一,全国散货港口中唯一的五星级绿色港口,交通强国试点港口之一,先后荣获“亚太绿色港口”“中华环境优秀奖”。

编辑:胡悦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更多精彩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数字赋能 “向绿而行” 黄骅港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