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聚焦丨做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来源:海南日报 | 2024年04月27日 09:57
海南日报 | 2024年04月27日 09:57
原标题:
正在加载

  □ 郭庆宾 熊婉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南拥有海洋经济发展的独特区位优势,而且中央赋予海南的特殊开放政策与税收政策,有助于推动海南自贸港形成多重政策叠加和外溢效应,吸引海洋经济领域的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为此,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努力做好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对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央赋予海南的特殊开放政策与税收政策,有助于推动海南自贸港形成多重政策叠加和外溢效应,吸引海洋经济领域的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从而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做好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文章,对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海南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一是探索适应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海岸带空间管控和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海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进一步明确各涉海经济部门间的职责边界,创新海洋经济管理制度模式,全方位、全过程提升海洋经济管理与执法能力。二是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当在市场中发挥引导和监管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加强海洋经济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主体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海洋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三是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创新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制度、办法,构建稳定有序的滚动投入新机制,切实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推动航运金融发展,加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贷联动等模式在海洋领域的规范推广,积极发挥各类基金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加快推进四链融合,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一是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推动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与海洋经济需求相匹配的专业,为涉海企业“订单式”培养海洋领域专业化人才,同时面向全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措施,为创新链发展提供合理高效的人才队伍配置。二是以创新链优化产业链。建立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各方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加快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城建设,打造高技术产业链,构建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转化接力机制。三是以产业链拓宽资金链。围绕海南自贸港海洋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设立各类产业基金,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简化审批流程。

  加快数字化转型,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一是提升海洋经济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海洋经济数字化创新活力;加强海洋经济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鼓励发展海洋经济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二是培育海洋数字经济新业态。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海洋观测数据、船舶交通数据、海洋资源数据等,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灾害预警等提供决策支持;推动海洋产品在线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做好海洋电子业务精准营销;三是加强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海洋观测、监测、预报、预警等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推动海洋卫星遥感、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

  加快做强特色产业,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是培育休闲渔业产业集群。支持海口、三亚、琼海、文昌等市县发挥地域优势,融合休闲渔业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开发特色休闲渔业产业集群;结合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将渔业与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科学普及、餐饮美食及周边产品开发有机结合。二是优化升级海洋旅游业。结合海南本土特色,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海钓、游艇、海岛旅游等特色娱乐项目。三是打造智慧港口及临港产业。顺应国家港口物流发展趋势,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优势,深入推进大物流与大港口产业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在港口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建设世界先进的智慧港口物流产业基地,同时加强临港产业同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加快发展蓝碳经济,拓宽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一是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严格管理控制捕捞数量,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保护,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储存能力;建立海洋牧场,实施增殖放流,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和支持海洋渔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减少能耗和碳排放。二是发展环境友好型旅游。推广生态旅游理念,制定海洋旅游业的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确保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开发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打造绿色港口。建立健全港口环境监测体系,对港口及临港产业的污染排放进行严格监管,并确保污染治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鼓励发展绿色物流,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货物集散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鼓励发展低碳、环保的临港产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促进陆海产业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一是大力发展向海经济。重点培育海上风电、海洋大数据、海洋新材料和清洁能源等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企业,同时培育本土海洋生物制药企业。二是强力整合陆海产业链。重点关注海洋渔业与陆地渔业、滨海旅游业与陆地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与陆地交通运输业以及陆海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机统一和融合发展。三是着力提高海洋产业集聚度。有序建设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按照港区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形成千亿级现代港航物流服务业集群、千亿级现代海洋渔业集群和千亿级滨海文旅休闲业集群。

  优化陆海空间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着力建设海洋中心城市。以海口、三亚、儋州为陆海统筹枢纽,以港口建设为中心带动临海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着力推动海口和三亚成为区域海洋中心城市。二是完善陆海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加强陆域腹地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与沿海港口的相互衔接,发挥港口对腹地经济的辐射作用。同时,整合海陆空港交通资源,建设“省内相通,省外相连”的现代陆海空铁多式联运交通体系。三是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大型化、专业化建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港口集团,加快构建以海口港为核心,三亚港、洋浦港、清澜港等为支撑的港口新发展格局,将洋浦港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际航运的综合枢纽。

  统筹开发陆海资源,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支撑。一是培育向海经济新业态。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相关政策,吸引涉海企业、人才、技术、研发机构等高端要素集聚,强化向海科技创新支撑,培育向海经济新业态。二是以陆促海,引导陆地企业向海发展。创新利用陆地资源先进的开发技术与装备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水平,着重推动养殖、旅游开发向深远海发展,减轻陆地和近海资源压力。三是提升海洋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在渔业资源上,积极推进“蓝色粮仓”和“海洋牧场”工程的建设;在能源上,合理规划生物质能电站,联合培育海上风电产业,实现海上发电规模化、集约化;在信息资源上,强化海南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领域制度集成创新,推进数字海洋工程,构建覆盖陆海的地球物理信息平台。

  促进海洋产业智慧升级,树立高质量发展新标杆。一是打造智慧港口。科技赋能提升港口运营和服务能力,构建“数智化”物流资源整合平台;推进港口智能感知设备部署应用,增强港口基础设施、港区环境、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能力;支持港口提升集疏港智能化水平,推进作业单证“无纸化”和业务线上办理。二是打造智慧渔业。结合卫星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构建天、空、岸、海、底一体化的渔业管理体系,打造集水质、环境和水生物状态信息搜集、精准养殖数据分析以及水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于一体的智慧渔场,促进渔业生产全生命周期提质增效降本。三是打造智慧海洋文旅。科技赋能游客服务和体验提升,通过云端直播、AR/VR全景旅游等新体验应用提升游客旅游观感,为景区提供大数据分析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更好掌握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

  (作者单位为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海洋强国专项重大项目23VHQ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胡悦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更多精彩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深度聚焦丨做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