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大会上的那些事儿

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随笔

来源:中国改革报 | 2023年12月22日 10:34
中国改革报 | 2023年12月22日 10:3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前些年,我曾多次参加气候大会,回来翻了翻注册卡一共6个,还有疫情期间的两次线上参会,每天跟着大会的节奏发微博和朋友圈,朋友们都说我那两次是“疑似”参会了,这要算上一共8次。这次重回现场参会,突出的感觉是这个世界在变,关心人类共同命运,气候大会热度越来越高。似乎话风也在变,无论是各种官方还是媒体,过去只讲谁排得多,现在也开始讲谁转得好,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受到广泛赞誉,看来不管谁要讲好故事,都必须“软硬兼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以下简称“COP28”)非常火爆,每天进场的人都要转圈儿排队,最长进场时间要将近两个小时,没有注册的,还要留出注册和安检时间。大家愿意往一起凑说明什么?深层次原因很多,但最浅显直白的道理就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面前,地球人谁也离不开谁,这就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共识。

走到中国角,这种感受会更深一些,而且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多边主义、合作共赢深得人心。中国角开幕当天,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和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等到会致辞,开幕式由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主持,外交部原副部长刘振民等100多位中外来宾到场参会。

大会期间,中国角举办了100多场边会,中国代表团在“中国角”设立开幕日、青年日、减缓日、技术和资金日、适应日、合作日、可再生能源日、数字化转型日和企业日9个边会主题日,并设置多个地方、行业专场。但不管谁组织都是场场爆满,而且会场外面也常常围满了人。以前气候大会,很多国家和场次的边会听众少,组织者会想各种办法吸引人参会,这次中国角的情形完全不同。从边会会场的内部设计也能看出一些门道,中国角里面隔出了三个空间,两边可以同时开两个不同主题、不同人参加的边会。看得出,中国角各个边会的组织者们心态是开放的,想的都是广交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中国角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景,那就是特使解振华,他在全球气候圈可算是数一数二的明星。大会期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Policy)发表华盛顿特区记者的署名文章《能改变气候的特使们》指出,气候合作已成为这两个超级大国间罕见的深入协调领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是气候领域的资深人物——解振华那微笑而阳光的面孔和克里的严肃姿态同样令人熟悉。前中美官员及气候专家向《外交政策》表示,中美合作的程度部分得益于这两位特使及其数十年的协商经历所建立的深厚关系。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每逢在气候领域的适当场合总是高度评价中国贡献,对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更是赞美有加。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中国角边会致辞。

这样一位国际范儿的气候特使,在中国角自然是炙手可热。他在中国角边会的表现可谓是“两高”,一是出场频率高,二是出场质量高,每场边会都以能请到“解特使”出席致辞讲话为第一目标。“解特使”也总是不负众望,只要与大会安排、外事活动、重要谈判没有冲突,对大家的请求他是有求必应。“解特使”今年74岁,腰腿不好,不能长坐也不能长站,天天开会演讲也真是够拼的。在大会期间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我的微博用了12段视频转发了他的问答,有媒体问到他今后的打算,他表示不会离开这个领域。我们都衷心地希望他身体健康,在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不断努力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当然,中国角其他角色也不俗,中国代表团从团长赵英民到所有团员都全天候工作,他们在现场夜以继日,整整忙活了大半个月。

历次气候大会,中美合作都是看点,说到底还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观点和立场自然代表着不同国家。从气候大会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看,双方是免不了争论的。从气候大会的历史看,中美气候合作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简单回顾近些年的每次大会前,中美发表联合声明、宣言,都对此后召开的气候大会起到了促进作用。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15年,《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对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COP21顺利达成《巴黎协定》起到重要作用;2021年,《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对当时正在召开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COP26形成《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起到了促进作用;2023年7月在北京、11月在加利福尼亚阳光之乡,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会谈,于11月15日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中美两国致力于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举办COP28。加上每次大会期间中美特使、代表团的有效斡旋,都对气候大会的成功召开并取得成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次大会选择在阿联酋召开具有很大挑战。石油生产国在全球减排的态度上积极一点总是一件好事,阿联酋确定把新能源作为发展重点,设定2050年净零目标,成为波斯湾首个承诺在其境内消除温室气体排放的石油国家。这次大会还宣布拿出7亿美元作为第一笔气候捐资,无论怎么说都应该点赞。

跟阿联酋比起来,发达国家总体上看,说得多做得少,气候大会历史上29年开了28次,口号太多落实太少。2022年大会主题是“落实”,今年是“共同落实”,落实什么?最根本的就两件实事,为了保证温控目标实现,第一件事就是全球一起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个事很难一致,就为在大会最后文件中用“淘汰”还是用“减少”,已经让COP27的大会主席险些哭了一次。其实,这个问题也许就不是什么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球上的煤、油作为燃料也就能再维持40~50年,到那时候想不淘汰也得淘汰了,现在讨论的意义在于只有早点行动,今天和未来的地球人才能好过点儿。

第二件事最现实也最难,就是出钱。早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哥本哈根大会上,发达国家就作出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但迄今尚未完全兑现。2022年COP27又提出在此基础上增加“损害补偿”资金,也还没让人看到多少实际行动。

据介绍,通常说“气候资金”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气候减缓或减排;二是气候适应;三是损失与损害。这次是经过《巴黎协定》进一步确认的,今年大会最抢眼的新闻是《巴黎协定》以来首次“全球盘点”,盘点的焦点还是资金。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个词儿叫善财难舍,某些发达国家,为了征服一个国家可以用20年花几万亿元,但为缓解气候危机,竟然表示“任何时候都不会出钱”。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中国角边会致辞

对这样的气候大会,大家都有很多不解,这次大会刚开始就有专家撰文《COP28能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我为此发表了博文说了这段话:“我试作两个答案。第一,能。本来,人们内心对这个会真正的预期就是什么都不容易达成。第二,不能。对善良人们的意愿,满心私欲的人不会轻易成全。”其实,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大棋局中,摆在全球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抗争、妥协,在一个各方都觉得“凑合”的平衡点上,全人类勉强但不得不站在一起。有人觉得,这样的谈判还有意义吗?当然有,如果不谈,连妥协的成果都不会有,人类在气候危机中只有快速的沉沦。还是得谈:在抗争中平衡,在妥协中生存。不要认为这太过悲观,这就是现实。所以,我们必须点赞在缓解气候恶化战斗中作出贡献的人们,也必须致敬在气候谈判战场上持续抗争的勇士们!说到这儿,你再看到有人撰文说,解振华特使是气候谈判的英雄,就不难理解了吧?

在事关全人类共同命运的气候问题上,中国充分表现了大国担当,一直是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中提到,2022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2023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22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48.8%,历史性地超过煤电。中国在新能源转型、太阳能、风能、非化石能源等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这些成绩有目共睹。本次气候大会前,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目前正在建设和部署的可再生能源电厂,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多,所以如果我们也能达到这种规模的部署,那么将自然而然地可以让碳排放降下来。”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参加6次气候大会的注册卡

中国有向全世界公开的国家“双碳”目标、对各行业的“1+N政策”等顶层设计,还有政府、企业、民间参与的行动,这次大会期间,看到、听到各种精彩案例。我参加气候大会两项具体任务之一,就是参加几个社会组织的边会致辞、演讲或主持,在中国角“社会组织参与地方‘双碳’目标实现”的边会,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解振华特使致辞,他鼓励社会组织着眼国家总体战略,聚焦地方具体目标,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付诸积极行动,为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解振华特使对社会组织的工作非常重视,他跟中华环保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有很深的渊源。联合会成立之初,他是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后来还兼任过联合会的领导职务,对联合会的工作既有具体指导也有大力支持,我们的“公益诉讼”等业务就是在他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开展起来的,今天都已经成为我们的品牌。

中华环保联合会在COP28除继续参与和支持中国角活动外,在大会蓝区还设立了独立场馆,并在联合国官方展区、边会室、新闻发布间、共享演讲台等多个场馆主办20余场活动。中华环保联合会这个平台很适合这类活动,“大中华、大环境、大联合”是我们的创办理念。在实践中,我们把这三大理念具体化,所谓大中华,就是全球华人都是联合会的基本工作力量,关心关注环境的人都是联合会可以团结的同盟军。所谓大环境,就是上至气候变化,下至污染治理都是联合会的工作范围,其中也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双碳”目标、清洁世界、美丽中国建设,等等。所谓大联合,就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画好最大同心圆,建设全球生态文明、环境建设的统一战线。

这次气候大会之前,很多人说:COP28到底能够达成哪些共识,取得哪些突破性进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很多事似乎出人意料,也似乎在情理之中,由于“观点严重对立和分裂”,大会闭幕无悬念地推迟一天,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又由于吵归吵,地球村大家还得一起共建,大会还是就首次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议题达成了“加强的、平衡的”“阿联酋共识”,剩下的事儿怎么说?明年COP29阿塞拜疆继续。(作者: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 杜少中,本文图片均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供)

编辑:赵雪松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更多精彩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全球气候大会上的那些事儿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